类别 |
科研平台名称、获批时间 |
科研平台主任 |
依托单位 |
国家级(1) |
黄河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(2020) |
刘汉东 |
黄河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|
水利部(2) |
1、水利行业监管研究中心(2019) |
聂相田 |
水利学院 |
2、国家水情教育基地(2016) |
张清年 |
水文化研究中心 |
|
自然资源部(1) |
黄河流域中下游水土资源保护与修复重点实验室(与河南省煤炭地质勘察研究总院共建第三)(2021) |
于福荣 |
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|
河南省重点实验室(5) |
1、河南省岩土力学与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(2006) |
刘汉东 |
岩土工程与水工结构研究院 |
2、河南省节水农业重点实验室(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共建)(2012) |
黄修桥 徐建新 |
水利学院 |
|
3、河南省水利环境模拟与治理重点实验室(2017) |
聂相田 |
水利学院、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|
|
4、河南省地质环境智能监测与灾害防控重点实验室(2018) |
苏钰杰 |
中德资源环境与地质灾害研究中心、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|
|
5、河南省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重点实验室(2020) |
韩宇平 |
水资源学院 |
|
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(15) |
1、河南省农业节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(2012) |
徐建新 |
水利学院 |
6、2、河南省水利机械抗磨防腐工程技术研究中中心(2016) |
张瑞珠 |
材料学院 |
|
3、河南省流体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(2016) |
李延频 |
电力学院 |
|
4、河南省水体污染与土壤损害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(2016) |
黄健平 |
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|
|
5、河南省水工结构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(2017) |
徐存东 |
水利学院 |
|
6、河南省水利工程地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(2017) |
黄志全 |
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|
|
7、河南省水旱灾害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(2018) |
李彦彬 |
水利学院 |
|
8、河南省水利水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(2018) |
张先起 |
水利学院 |
|
9、河南省低质余热余压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(2018) |
王为术 |
电力学院 |
|
10、河南省智能化建筑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(2020) |
施进发 |
机械学院 |
|
11、河南省水资源智慧监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(2020) |
刘雪梅 |
信息工程学院 |
|
12、河南省多能互补供热供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(2020) |
宋刚福 |
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|
|
13、河南省环境友好型高性能路面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(2020) |
陈渊召 |
土木与交通学院 |
|
14、河南省智慧农业光谱成像检测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(2022) |
张红涛 |
电力学院 |
|
15、河南省结构振动控制与健康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(2022) |
汪志昊 |
土木与交通学院 |
|
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(6) |
1、河南省生态建材工程国际联合实验室(2016) |
赵顺波 |
土木与交通学院 |
2、河南省崩滑流监测与早期预警国际联合实验室(2018) |
姜彤 |
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|
|
3、河南省数字农业生产系统智能监测与预警国际联合实验室(2020) |
苏钰杰 |
中德资源环境与地质灾害研究中心 |
|
4、河南省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及防灾减灾国际联合实验室(2020) |
李彦彬 |
水利学院 |
|
5、河南省新能源车辆热流电化学系统国际联合实验室(2020) |
高玉国 |
机械学院 |
|
6、河南省高效特种绿色焊接国际联合实验室(2021) |
王星星 |
机械学院 |
|
河南省杰出外籍科学家工作室(1) |
河流环境演化与滩涂水力生态修复(2020) |
张先起 |
水利学院 |
河南省工程实验室、工程研究中心(14) |
1、高透水路面材料河南省工程实验室(与郑州航空管理学院合建)(2012) |
赵顺波 |
土木与交通学院 |
2、节能型智能污水处理河南省工程实验室(2013) |
李发站 |
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|
|
3、大型起重运输智能制造装备河南省工程实验室(2015) |
严大考 |
机械学院、材料学院 |
|
4、供水管网智能化管理河南省工程实验室(2016) |
刘建华 |
信息工程学院 |
|
5、水利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河南省工程实验室(2017) |
刘文锴 |
物理与电子学院 水利学院 |
|
6、大型工程环境灾变监测河南省工程实验室(2017) |
刘文锴 |
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 |
|
7、河南省公共安全视频大数据工程研究中心(与河南华安保全智能发展有限公司共建第三)(2017) |
刘建华 |
信息工程学院 |
|
8、湖库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河南省工程实验室(与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共建第三)(2017) |
宋刚福 |
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|
|
9、河南省燃煤能源高效利用与超净排放工程研究中心(2018) |
王为术 |
电力学院 |
|
10、河南省智能营销与智能财务工程研究中心(2018) |
李纲 |
管理与经济学院 |
|
11、 河南省水利监测工程研究中心(2019) |
刘文锴 |
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 |
|
12、河南省智慧消防工程研究中心(2019) |
宋刚福 |
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|
|
13、河南省废物利用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(2020) |
张新中 |
土木与交通学院 |
|
14、河南省洪水防控与应急管理工程研究中心(2021) |
杨晨 |
水利学院 |
|
郑州市重点实验室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(28) |
1、郑州市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(2009) |
魏鲁双 |
土木与交通学院 |
2、郑州市虚拟现实新技术重点实验室(2012) |
刘雪梅 |
物理与电子学院 |
|
3、郑州市测控技术与仪器重点实验室(2012) |
王丽君 |
机械学院 |
|
4、生态建筑材料与结构工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(2012) |
赵顺波 |
土木与交通学院 |
|
5、郑州市文物保护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(2013) |
刘建华 |
信息工程学院 |
|
6、郑州市生态建筑材料重点实验室(2013) |
陈爱玖 |
土木与交通学院 |
|
7、郑州市水沙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(2013) |
严 军 |
水利学院 |
|
8、郑州市预应力工程智能新技术研发重点实验室(2014) |
李晓克 |
土木与交通学院 |
|
9、郑州市水利工程安全重点实验室(2014) |
徐存东 |
水利学院 |
|
10、郑州市新材料及水利机械表面重点实验室(2014) |
张瑞珠 |
材料学院 |
|
11、郑州市水工结构震动与安全重点实验室(2015) |
张建伟 |
水利学院 |
|
12、郑州市工业余热利用重点实验室(2015) |
王为术 |
电力学院 |
|
13、郑州市软件测评重点实验室(2015) |
刘建华 |
信息工程学院 |
|
14、郑州市工业工程与物流仿真重点实验室(2015) |
王延荣 |
管理与经济学院 |
|
15、郑州市起重运输装备虚拟设计重点实验室(2015) |
韩林山 |
机械学院 |
|
16、郑州市结构检测与性能提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(2016) |
赵顺波 |
土木与交通学院 |
|
17、郑州市城市综合防灾重点实验室(2016) |
张新中 |
土木与交通学院 |
|
18、郑州市环境友好型高性能道桥材料重点实验室(2018) |
陈渊召 |
土木与交通学院 |
|
19、郑州市工程机械润滑技术重点实验室(2018) |
上官林建 |
机械学院 |
|
20、郑州市智能水联网工程重点实验室(2018) |
刘雪梅 |
物理与电子学院 |
|
21、郑州市图像识别与智能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(2019) |
张红涛 |
电力学院 |
|
22、郑州市结构振动控制与健康监测重点实验室(2019) |
汪志昊 |
土木与交通学院 |
|
23、郑州市流体动力与机电系统重点实验室(2019) |
胡全义 |
机械学院 |
|
24、郑州市复杂系统建模与高性能计算实验室(2020) |
申建伟 |
数学与统计学院 |
|
25、郑州市水电工程新材料与再制造重点实验室(2020) |
郝用兴 |
材料学院 |
|
26、郑州市地下水污染防控与修复重点实验室(2020) |
李志萍 |
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|
|
27、郑州市水下检测与作业重点实验室(2021) |
田宝强 |
机械学院 |
|
28、郑州市工程结构力学分析与安全评价重点实验室(2021) |
张多新 |
土木与交通学院 |
|
教育厅(7) |
1、 岩土力学与结构工程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(2006) |
刘汉东 |
岩土工程与水工结构研究院 |
2、水工结构与材料工程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(2009) |
赵顺波 |
土木与交通学院 |
|
3、生态高性能建筑材料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(2009) |
赵顺波 |
土木与交通学院 |
|
4、河流环境与河流工程模拟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(2010) |
孙东坡 |
水利学院 |
|
5、水工混凝土材料与结构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(2012) |
解 伟 |
土木与交通学院 |
|
6、车辆能源利用清洁化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(2012) |
杨振中 |
机械学院 |
|
7、水利水运及治河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(2012) |
孙东坡 |
水利学院 |